Window of Technology Transfer —技转之窗张家口

水润万物,木秀于林,水木湛清华

项目推荐

地下飞行巡检的全自主无人机

不依赖卫星导航、人工控制的“地下飞行机器人”

中国的桥梁、隧道、地铁管线长度在世界位列前茅,工程无人机的应用大大提升了工程作业效率、频率和减少作业成本。未来3-5年,工程无人机市场规模超千亿,其中地下无人机占10%,逾百亿市场规模。该项目落地将迅速填补诸多行业应用的空白,加速城市5G(包括地下空间)设施环境建设以及物联网与大数据等技术与应用的发展,根据团队迅速发展势头,预估未来3年,项目在地下巡检、环境监测、应急救援领域的工程化定制无人机将实现年收入2000万元,年纳税200万元。

特种工程胶粘材料技术

打破“卡脖子”,建筑结构加固、水利工程、输变电设备耐酸防腐多领域的“万能胶”

该产品已在廊坊实现批量生产,年收入稳定(8657万元)。现寻址设立大规模生产基地,达产后年收入4亿元,年纳税3500万元。工程胶粘材料市场逐年快速增长,至2025年增长至1350吨,总容量1675亿元。电力、环保等关系到国计民生的产业关键环节都需要用到此产品。目前该领域完全被国外企业技术垄断。项目团队依托清华科研成果,以增韧技术为核心,将热固性树脂固化物变为热固性树脂合金,解决了内应力大、质脆、耐疲劳性耐湿热性较差等缺点,打破国外卡脖子。

先进金属功能材料

与现实应用相结合的创新型金属功能材料

该项目基于清华大学在先进金属功能材料领域的技术积累,针对多孔泡沫铝、藕状多孔金属、稀土超磁致伸缩材料三种先进金属功能材料,开展制备关键技术研究到工程应用转化、小批量生产等方面的工作。以真实需求为牵引,建立高效的研发-生产-销售三位一体产业孵化模式,市场前景广阔,未来2-3年内实现2000-3000万元的年产值,年纳税150万元。

水系离子电池技术

国际领先级水平的水系离子电池研发技术

近年全球储能电池市场增长率逐年提升,其中大部分储能市场被常规铅酸电池、锂电池垄断,但现有储能技术在成本和性能上存在很大缺陷和技术瓶颈。为攻克传统储能电池痛点难题,填补国内空白,技术攻关团队成功推出水系离子电池技术,该技术是目前全球范围内性能特点最接近储能需求的一款电池,解决了传统电池或安全但短寿不环保、或能量高但不安全不环保等多种难题。成果已突破电池材料、电池生产工艺和生产设备等数十项重大技术,已完成储能电池第三方权威检测和专利布局,并推出水系离子电池2.0新产品,为国内率先实现水系电池产业化的项目。

固态锂电池技术

锂电池之父、诺奖得主弟子领衔,打造全球领先的固态电池产业化平台

固态锂电池被广泛认为是可替代传统锂离子电池的下一代动力电池技术,2020年国内锂电池市场总量约2058亿元,相较于传统锂电池,有着更高安全性、能量密度的固态锂电池解决了其多种痛点问题,未来可完全替代传统锂电池的巨大市场份额。该项目团队在整合国内外顶级实验室研发的基础上研发的固态锂电池采用固态电解质无需隔膜与电解液,经预测可以节约近40%的体积和25%的质量,能量密度是目前最好的锂电池2倍以上。已通过获取国外核心IP授权,自主创新研发出固态锂电池的多项专利技术,实现在专利地位上的赶超。

激光应用技术

打破国际垄断、国内领先的激光器研发与制造技术

激光器被应用在材料加工、传感器、通讯、科研与军事中等诸多领域中,2020年全球激光器市场规模达151.3亿美元。该项目拥有国内领先技术的研发团队和高水平光学实验室,致力于紫外激光器、光纤激光器、毫米波主动拒止系统等产品研发,项目研发的纳秒脉冲全固态紫外激光技术采用半导体激光泵浦的技术形态,比闪光灯泵浦节能10倍以上,系统寿命和可靠性提高百倍。实现中国首个固态紫外激光器生产条件,现5w-15w固体紫外激光器已达到稳定量产。

全球领先的生物陶瓷3D打印技术

提供全球3D打印可再生人工骨解决方案

当前,3D打印人工骨技术发展迅速,预计到2025年底将达到34.41亿美元。3D打印人工骨作为安全性高、修复效果好的主要修复材料,被大量应用于骨缺损手术治疗中。项目团队自主研发并建立了世界第一条3D打印人工骨GMP生产线,技术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可根据临床患者的骨缺损尺寸、形状和内部孔隙等参数,精确定制出可生物降解的理化特性和外观结构仿生人工骨。

体质健康测试仪生产基地项目

可为用户提供定制化服务的全方面体质监测仪器

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工作是各级各类学校的必须工作,然而整理数据过程中会出现各种问题。该项目以终端客户的体验评价为导向的技术开发,多项产品具有独有的技术参数及数据分析功能,能够为用户提供更优质的使用体验,助推政府决策更加精准,行业需求更加明晰。该项目已在河北实现批量生产,近2-3年来,年收入稳定(1000万元以上),现寻址设立大规模生产基地,达产后年收入1亿元,纳税400万元以上。

仿真技术及装备产业研究院项目

打破卡脖子,创建中国自己的海陆空天联合协同训练系统,实现强军梦、中国梦!

仿真技术是当今世界前沿学科中最活跃的领域之一,并进一步向数字化、虚拟化、网络化、智能化、集成化、协同化的方向发展。国民经济快速的发展为中国航空、航天、船舶和轨道交通的发展带来了难得发展机遇。但许多领域核心技术和关键产品还掌握在欧美等国家手中,历经近二十年发展,积累了丰富的海陆空半实物仿真试验设备、训练设备和稳定装备的核心技术、产品及生产技术和工程经验,打破了欧美国家对中国高端飞行和舰船模拟器技术的壁垒、产品封锁和市场垄断。

高科技复合胶模切生产线落地项目

为新型显示、汽车、医疗、电器行业提供专业功能性整体解决方案的一线供应商

项目团队具有专业研发设计以及资深生产管理经验,为导电、导热和屏蔽等领域提供先进的复合胶带整体解决方案的模切设计的供应商。项目总投资2.3亿人民币,在OLED、VR、AR、穿戴电子等方面均有应用。为更好服务客户,从设计、试样到量产整个过程中,紧密贴近客户灵活配套不同客户群前期产品研发以及人员调动,并在多地设有办公室和成熟的生产线,从而实现在生产中快速、可靠地实施制定相应解决方案。通过优秀的产品质量与华为、小米、比亚迪、苹果、维信诺、京东方、华星光电、天马集团等企业达成长期稳定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