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关于国家智慧城市试点暂行管理办法》的出台拉开了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的序幕。2014年,智慧城市长期规划、指导意见陆续出台。2016年开始,国家与各省市"十三五"规划的出炉,把智慧城市建设作为未来城市发展的重心,同时政策文件分别从总体架构到具体应用等角度分别对智慧城市建设提出了鼓励措施,一系列政策的颁布实施对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我国技术的不断发展,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未来我国智慧城市市场规模将进一步扩大。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性领域的快速发展,为我国智慧城市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以云计算为例,关键技术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准,能支持海量并发、混合云、多云管理等复杂应用场景需求。根据中国智慧城市工作委员会数据:截止到2017年,我国智慧城市市场规模增长到6万亿元。2018年中国智慧城市市场规模已达7.9万亿元,并预测到2022年,我国智慧城市市场规模将达到25万亿元。
一是人口挑战,截止2016年我国城市人口已达到7.33亿;二是交通挑战,大城市高峰期的交通状况令人苦不堪言,除了粗暴的限行限号以外,有没有更加科学规划交通的方法;三是城市废弃物挑战,我国城市废弃物快速增长,数量已经位居世界前列,《人民日报》曾报道北京的日产垃圾1.84万吨;四是污染挑战,城市空气污染成为城市居民健康的头号威胁;五是公共资源挑战,大城市中不平衡的公共资源分配已经造成了公众在教育、医疗、服务、出行等方面极大的不满意感。
该项目技术的应用,能够使城市变得更易于被感知,城市资源更易于被充分整合,在此基础上实现对城市的精细化和智能化管理,从而减少资源消耗,降低环境污染,解决交通拥堵,消除安全隐患,最终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一)综合应急
1.城市综合指挥调度系统,面向城市决策者,提供日常管理、应急调度及决策平台。
2.防汛抗旱指挥应急系统,为水利、应急部门防汛抗旱指挥决策提供科学数据分析、预测与管理支撑。
3.森林防火应急指挥系统,为森林管理者提供便捷的应急管理工具,及时预警,快速响应。
4.司法监狱综合指挥系统,面向司法部门及监狱提供智能的监控与管理信息化手段。
5.安全生产监督系统,面向企业安全生产监管领域、提供企业生产过程的全程监控和安全服务。
6.智慧安防管理系统,是面向企业、社区、政府等提供一套安全防控智能化管理工具。
(二)智慧城市
1.智慧城市综合管理系统,面向城市管理部门,提供完整的信息化管理工具,满足建设部标准。
2.工程项目建设管理系统,面向有一定周期的工程项目类型(公路、生态环境、建筑、水利等),提供工程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及过程存档。
3.智慧公路管理系统,面向道路交通建设及管理部门,提供公路建设过程管理及运维管理。
4.智慧水利信息系统,面向水利部门提供专业、精细、智能的信息化管理工具。
5.社会综治管理系统,为城市与社区综合治安管理,提供智能化工具,及早发现及处理矛盾。
6.智慧警务管理系统,协助一线民警智能化报案、查案、办案。
7.面向城市、企业、社区园区等应用场景,提供一套二维码标牌生成、信息维护的工具。
8.企业团队绩效考核系统,面向不同行业的企业,提供可定制化的绩效考核工具。
(三)智慧园区--社区与校园
1.主要用户为物业管理公司或物业管理部门,提供综合的物业管理系统方案。
2.出入口管理系统,为社区园区的出入口管理提供智能化方案。
3.智慧停车管理系统,是面向于城市、企业、社区园区综合体提供一站式停车管理方案。
4.资产设施管理系统,为每平米资产建立电子档案,资产动态全掌握。
5.社区综合监管系统,面向政府,提供对社区综合监管、管控的管理工具。
6.智慧党建管理系统,面向一线党员及群众,提供智能学习平台。
7.会议室管理系统,提供会议室的智能管理、智能查询预约等功能。
8.数字图书馆管理系统,提供对校园图书馆的数字化工具,在线查询、翻译、共享等。
我们所要建造的智慧城市将是一个复杂的,相互作用的系统集成。而在这个系统中,信息技术将与其它资源要素优化配置并共同发生作用,促使城市更加智慧的运行。在数字城市建设阶段,随着信息化不断向纵深方向发展,各部门各业务系统基本建立了信息系统。而在智慧城市建设阶段,单部门、单业务信息系统的应用不能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必须进行跨部门的系统应用。“各取所需”是智慧城市最终的目标。
作为城市发展的新兴模式,智慧城市的服务对象面向城市主体--政府、企业和个人,它的结果是城市各个产业链以及人民群众的主体生活方式发生有效的变革、提升和完善,终极表现为人类拥有更美好的城市感知与城市体验。目前,智慧城市的发展,其本质在于融合,打破以往各种信息的壁垒,使得生产与生活效率在信息交互阶段有着本质性的提升从而大幅提高生产力。智慧城市以信息融合为基础,城市运行系统之间的交融协作,从而达成有效的服务和管理。
(请在公众号留言获取详细项目信息)